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女银匠:以一己之力留住苗族的文化符号

小岛 BOSS直聘 2022-09-11
银匠雪儿,原名潘雪,是一位苗族银饰锻造非遗传承人。

潘雪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传承几乎要断代失传的手艺,成为一名苗族银匠,她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本民族的银饰锻造工艺,精美华丽的作品吸引了大量粉丝。她登上央视,先后有众多主流媒体对她进行报道,当地政府也主动找她合作,把她当成了“传统文化代言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苗族银匠,老一代的师傅们要么改行务农,要么外出打工;新一代又鲜有人加入其中,甘愿坐“冷板凳”传承银饰锻造手艺的人本就非常少见,更别说大学毕业的年轻女孩了。

在时代进程中,工业替代手艺,人们已经视为平常。民族服饰与民族装扮的退场,使民族文化特征也慢慢隐退,苗族以银饰装扮的特征也被弱化。在市场上的连锁反应,就是消费者少了,苗族银匠的职业难以承载更多从业者。

银匠雪儿的出现,已经带来了一些肉眼可见的改变。她让更多人知道、承认手艺与工业产品的不同价值;她甚至以自己的努力,挽回了一些已经流失的苗族银匠,重新靠自己的手艺安身立命,养家糊口。

Q:贵州是苗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你个人所了解观察到的民族服饰、装饰目前保留程度如何?

潘雪:从国家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少数民族中我们苗族人口位居第五,人口数量也算前列了,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慢慢地失去了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包括语言、传统渐渐流失掉了。

我是生长在苗族聚居的地方,小时候大家在服饰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苗族元素的东西,日常交流上也都是用本民族语言。后来很多年轻人为了学业、生活,离开家乡外出闯荡,逢节过年他们回乡总带回一些新的东西,久而久之大家接受了新事物。传统与民族特色就此受到挑战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家接触的东西多了,自己本民族的东西就少了。现在哪怕你是去苗族聚居的村寨里,只有一些老人还保持着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穿戴习惯,孩子、青年、甚至我父母他们这个年纪的村民,在日常的穿着上都已现代化。

偶有大型传统活动,族人会盛装民族服饰去参与,平日里几乎很难从穿着上去分别这个人是不是少数民族,虽说在我们苗族聚居的地方每家每户都会备有一两套本民族服饰,但其实保留下来的还是很少。银饰又是我们苗族人服饰的特点,我们村有不少银匠,为了生计,他们选择放下手艺外出打工,时间一久,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就要断代了。

Q:苗族人在装饰上尤其是嫁娶,其代表性装饰就是银饰,你认为从古至今能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潘雪: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苗族的银饰锻制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家家户户的男子都会做银饰,而家家户户的女子都有银饰,苗家人会把房子、土地留给儿子,所以自女儿出生起,父母就要开始为女儿制作银饰,一年存一点,直到女儿出嫁,才能做好一整套的嫁衣。

对苗族人来说,银饰嫁妆是父母为女儿傍身而准备,不到万不得已,苗家女子不会轻易变卖嫁妆,银饰是苗家人的传家宝,通常由母亲传给女儿,如果家中没有女儿的,就传给儿子、儿媳,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

Q:苗族“银匠”在族人心中是什么样的存在?

潘雪:银饰,对苗族人来说,是可以穿在身上的一种符号。在我们苗乡有这样一句俗语:“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盛装”。

苗族银饰象征着族人所向往的光明,也是财富的象征。在贵州雷山,有一个银匠村,师傅跟我说,在银匠村,不会做银饰的男人可能会被瞧不起,要么就是懒,要么就是穷,拥有精湛的银匠手艺才会得到村里人的尊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银匠手艺的传承,苗族的传统一直是父传子承,从男孩子七八岁时就开始不断熏陶、培养孩子看银饰的眼光,可以说都是自幼耳濡目染,逐渐成为行家。我觉得银匠对于苗族人来说,既是一门吃饭的手艺,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象征。

Q:苗族传统文化、手工艺术在当下已经发生很多改变,作为一名新时代银匠,你是如何思考的?

潘雪:我们要做出改变,改变也是形势所需。

受苗族传统文化影响,苗族饰品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但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更应该保护好、传承好。所以我结合现代大众审美以及传统配饰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Q:苗族银匠或许面临断代与传承之间的冲突,坚守还是拥抱变化。你所了解到的银匠,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

潘雪:越来越多机器代替了手工业,更多精致的银饰品出现在大众面前,对比我们的手工饰品,大多数人更倾向于机器制造的精美;在面对时代变迁,在拥抱变化的同时,我也会更加坚守我们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时代一直在进步,民族工艺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我们民族工艺如果不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的话,也会逐渐断掉。

由于疫情原因旅游人数减少,老手艺人的销售人群只在当地,很多老手艺人选择外出打工养家。年轻人大多在外上学、上班,相对于窝在小村寨里学习并传承手工技艺来说,很多人更愿意在大城市里拼搏,导致手工艺品缺少销售渠道,手工艺传承没有年轻人加入,这是我所了解到的银匠手艺人现状。

Q:如果银匠传承面临断代风险,你的行动、号召与行动体现在哪些方面?

潘雪:作为新时代的苗族银饰锻造非遗传承人,我有很多过去没有的渠道和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拍摄短视频在自媒体上发布、做直播等等,把我们的银饰锻造手工艺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在大山里还有我们银饰手工锻造这样一门了不起的手艺,也号召外出打工的手艺人回家,共同传承我们的本民族文化,让更多看到我短视频的年轻人加入我们,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但是更多人一起,就能带来更多的变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Q:关于未来三、五年有思考过更远的计划吗?

潘雪:在未来三五年,希望能够紧抓短视频这个风口,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宣传苗族文化。目前我们团队已经有30多个人,很幸运能和一群年纪相仿的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也很荣幸能向师傅他们这一群老手艺人学习,和他们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说在能为大家争取多一些收入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苗族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我能够坚持宣传苗族银饰锻造非遗技艺的初衷。

Q:官方资料显示,你出生的淑里村人口不足4000人,回过头来你怎么看你的家乡,对你有什么影响?

潘雪:作为土生土长的淑里村人,因为从小到大周围都是苗族人,过年过节都是穿着我们的苗族盛装,吹芦笙、跳舞,所以从小的时候生活里都是被银饰包围着的。

我是从小学开始对银饰锻造技艺产生了兴趣,我们苗族的姑娘从很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就开始给我们准备嫁妆,有次奶奶带我去做盛装的师傅家,第一次看到原来这些银饰都是师傅一锤一錾做出来的,当时就觉得匠人的手很神奇。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师傅也看出我对这个感兴趣,就让我去帮忙,我也慢慢地开始学习银饰锻造。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不是苗族姑娘,也没有机会这么小就接触银饰,了解到银饰锻造技艺,现在也不可能有现在的事业。

Q:注意到你是1997年生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什么让你做出这个需要很大勇气的决定?

潘雪:其实在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在拍摄短视频宣传苗族文化,但是当时只有我一个人,能力有限,自己拍摄的也不是很专业。后来认识了致力于宣传少数民族文化的同乡哥哥欧阳,他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我的视频,就来找我跟他一起合作。当时最打动我的点是,他说希望用内容助力黔货出山,希望我们的合作让苗族文化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因为我也是从小接触到银饰,也知道现在很多手艺人都被迫放弃手艺出门打工,年轻人也不愿意接手这个手艺,我不想这个我从小到大一直接触的手艺被埋没掉,所以我就决定大学毕业之后回乡,跟我师父一起做手艺,想要尽我自己的能力,把这门非遗手艺借助短视频平台传播出去,让我们的老手艺人回家,年轻人加入,注入新鲜血液,让我们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重新“活”起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Q:银匠手艺从入门到精进,往往需要时间沉淀,自我评价现在的技艺处在什么阶段,以及你掌握的有哪些?

潘雪:虽然能够利用花丝工艺、錾刻工艺制作出一些成品,但是我还是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因为时代在发展,网络也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我没有进步就会被淘汰掉。所以我一直让自己处于一个学徒状态,激励我自己不断努力学习。

Q:你现在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划分安排的?

潘雪:我现在的工作时间按一个星期来计划,不拍摄短视频的时候周一到周日基本是早上制作银饰,中午就跟师傅一起发货,晚上直播,周日我会分出半天的时间来学习大主播的直播,记录他们的直播特点,学习他们的直播技巧。

需要拍摄的时候基本就是一周抽出两天时间,把需要拍摄的素材拍摄好,我们团队有剪辑的小伙伴来剪辑视频,我又继续回归到银饰制作和直播学习中去。

Q:从没几个粉丝到走红,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周期?

潘雪:我们团队创立初期很艰难,跟欧阳哥确立了合作之后,最开始团队加上我只有三个人,大家都很辛苦,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这样持续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后面有小伙伴退出,我也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还好其他小伙伴没有放弃,欧阳哥也给我很多鼓励。后面逐渐有小伙伴加入,我们视频的数据开始有起色,慢慢的有一些粉丝朋友开始关注我们,并且对我的作品表示了认可,还有的粉丝朋友从外地跑到凯里来找我定制银饰,我也慢慢建立起信心,我相信只要不放弃,认准目标,我在做的事情就有它存在的意义。

Q:走红后包括销售收入、影响力等,最直观的变化是什么?

潘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团队的小伙伴变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为这件事情努力,也越来越多人在支持我做宣传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这件事情。收入也在逐渐往一个健康的状态上发展,师傅的收入也能支撑家里日常开销。

去年我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乡村带头人,然后我们也请回了一些外出打工的老手艺人加入我们,在我自己能学到更多手艺的同时,也能给他们多一份收入,这个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Q:在传统工艺的创新上,你做了哪些尝试?

潘雪:在打造一件饰品时,我尝试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流行样式,在传统花样上创新。现在国潮风起,我们运用传统的敲锤錾刻工艺来制作现代流行样式,花丝工艺编织小猪佩奇,在保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当下流行元素,更为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佩戴上也更趋向于大众审美需求。

Q:作品被佩戴在歌唱的苗族姑娘身上,或者装饰在一个时尚的都市女孩身上,有什么不同?

潘雪:无论是民族还是时尚,女孩子佩戴饰品的初衷都是变美,与此同时也带有一部分美好的期待与祝愿。当下我的创作理念主要是减少民族首饰的隆重繁华,满足当下的都市女孩的工作、娱乐、生活等佩戴场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Q:作品都经历了哪些迭代,得与失有哪些?

潘雪:从古至今银饰一直作为民间较为流行的佩戴饰品之一,但是人们对于银饰的刻板印象是价格昂贵,款式老气,更为适合稍微年长的朋友,从接触学习到现在的自主创作,我们逐渐改变了一些人的印象,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审美标准在变,我们的诸多古法工艺由于制作繁复,造价过高,不适于日常佩戴,逐渐被大多数匠人所舍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发展的同时,结合传统与时尚,让银饰做到了老少皆宜,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Q:你有什么困惑或者担忧,民族银匠这份职业未来会是什么样?

潘雪:我比较担忧的是银饰行业整体影响力不够,产业规模相较于其他贵金属来说较低,银饰消费需要更进一步激发和引导。

银饰拥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的的消费者所喜爱,主要消费群体的审美以及时尚需求变化对银饰行业的加工、设计工艺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很多手工被机器所替代,设计单一,款式重复,使得银饰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运作不规范,如果手艺人不能及时回应市场的需求,将不利于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突破桎梏

我理想中的行业未来,是适应新的消费形势,传统银饰在传承精华的同时,加入适应当代发展流行的新兴元素,以文化创新来促进产品生产,培养精准消费市场,引导全新的消费习惯,推动银饰行业转型升级。

作者丨小岛

责任编辑丨甜瓜&VV

排版编辑丨二水

原创作品,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